2014年文化部翡翠計畫-走讀地理-馬來西亞篇,特別邀約到馬來西亞團隊 (包含繪本作家、藝術家),進行一場跨國的故事交流,以「走讀雲林」、「故事創作」、「社區嘉年華」為三大主軸展開,馬來西亞團隊已於5、6月參與走讀雲林,深度體驗雲林的鄉土文化,同時也將馬國的故事、藝文帶進社區,此次來台,將期間所見所聞及所感受到靈感,編繪成為雲林山海經,將透過「印象雲林攝影展」、「社區劇場工坊及演出」、「雲林山海經繪本故事創作發表會」,辦理成果展現,誠摯您一起來參與國際故事文化交流的盛宴,我們將帶著雲林山海經的故事,繼續走讀雲林、走讀台灣,將故事散播到台灣的每一個角落。
	.jpg)
	
	一、指導單位:
	二、承辦單位: 社團法人雲林縣雲林故事人協會
社團法人雲林縣雲林故事人協會
	三、活動時間:2014年11月19日(三)~11月30日(日)
	四、活動地點:雲林故事館(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528號)
	                            二崙故事屋(雲林縣二崙鄉中山路102號)
	五、內容:集結兩地的各種元素,包括歷史、真實和傳奇故事、傳統藝術(包括音樂、皮影戲等),結合兩地的創意人才,共創一齣社區劇場/環境劇場,演出人員包括專業藝術家和社區居民。
	六、參加對象:文化志工、社區居民、對表演藝術有熱忱之民眾,30名。
	七、報名方式:1. 網站預約報名: http://www.ylstoryhouse.org.tw
	                            2.Email:story@ylstoryteller.org.tw
	                            3.電話諮詢:05-631-1436 / 0911-101-338 黃秀香
	                                最新訊息及公告以網路為準。
	八、活動時間:
	走讀地理-馬來西亞篇(雲林故事館場次)
	
		
			| 
					日期 | 
					時間 | 
					行程 | 
					講師 | 
		
			| 
					2014/11/19(三) | 
					19:00-21:00 | 
					社區劇場及工作坊說明會 |  | 
		
			| 
					2014/11/22-28 | 
					09:30-17:30 | 
					印象雲林攝影展 
					馬來西亞社區文化展 | 
					國際交流 | 
		
			| 
					2014/11/21(五) | 
					19:00-21:00 | 
					【表演工作坊1】 
					肢體開發;身體與空間 | 
					身聲劇場 
					人人人鼓劇場 | 
		
			| 
					2014/11/22(六) | 
					11:00-12:00 | 
					雲林山海經故事分享及交流會 | 
					擺渡人藝術空間 | 
		
			| 
					13:30-15:00 | 
					【剪紙與劇場創作1】 | 
					擺渡人藝術空間 | 
		
			| 
					19:00-21:30 | 
					【剪紙與劇場創作2】 | 
					擺渡人藝術空間 | 
		
			| 
					【表演工作坊2】 
					肢體開發;身體與空間 | 
					身聲劇場 | 
		
			| 
					2014/11/23(日) | 
					17:00-19:00 | 
					【表演工作坊3】 
					聲音、節奏與律動 | 
					人人人鼓劇場 | 
		
			| 
					2014/11/26(三) | 
					19:00-21:00 | 
					【表演工作坊4】 
					竹子敲擊樂工作坊 | 
					人人人鼓劇場 | 
		
			| 
					2014/11/27(四) | 
					19:00-21:00 | 
					社區劇場總彩排 1 | 
					  | 
		
			| 
					2014/11/28(五) | 
					12:30-13:30 | 
					【馬來西亞美食日】 
					:品嚐馬來西亞 | 
					材料費100元 | 
		
			| 
					1900-2130 | 
					社區劇場總彩排2 |  | 
		
			| 
					2014/11/30(日) | 
					15:00-16:00 | 
					社區劇場總彩排3 | 
					  | 
		
			| 
					19:30-20:30 | 
					社區劇場演出:雲林山海經 | 
					  | 
		
			| 
					20:30-21:30 | 
					藝術交流 | 
					  | 
	
	 
	走讀地理-馬來西亞篇(二崙故事屋場次):
	
		
			| 
					日期 | 
					時間 | 
					行程 | 
					講師 | 
		
			| 
					2014/11/22(六) | 
					10:00-12:00 | 
					竹子敲擊樂工作坊1 | 
					人人人鼓劇場 | 
		
			| 
					2014/11/23(日) | 
					10:00-12:00 | 
					竹子敲擊樂工作坊2 | 
	
	藝術家簡介:
	(一) 擺渡人藝術空間
	擺渡人藝術空間自1999年由劉啟暉及黃秀娟創辦以來,一直都積極推廣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方式,我們採用生動的教學手法,通過各種繪畫媒介讓學生吸收「美」的知識,並且根據自己的想像力將它表達出來。
	從1999年開始,擺渡人畫室常年主辦國內少兒美術展及參與國際交流展,其中包括2002年第31屆捷克國際少兒美術展、2006年美國波士頓Project Guggenheim,Inc.慈善展、新加坡南洋美專國際交流展、首屆馬來西亞國際少兒美術交流展等。
	2008年開始,擺渡人畫室分別參與了馬來西亞少兒美術教育協會及童藝少兒美術推廣機構,希望能夠引進各國先進的教學理念,讓本地美術教育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
	同一年,擺渡人藝術空間主辦了「知食之旅—茨廠街社區教學與畫展」,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認識老街。後來,劉啟暉與黃秀娟,連同王翠苹等3位友人創辦「犀鳥咕嚕酷出版社」,並分別擔任繪本插畫家及主編,出版本地生態繪本。此後,擺渡人藝術空間便與犀鳥咕嚕酷出版社緊密合作,主辦各種生態教學營,積極推動生態教育。
	2010年,劉啟暉以馬來西亞少兒美術教育協會主席的身份帶領協會成員參與高雄兒童美術教育祭,與台灣教育界做跨國交流。同年參與「遊藝走月」半山芭藝術祭,首次進駐學校,帶領學生進行「我的半山芭」多元媒體工作坊。
	2011年,擺渡人藝術空間參與茨廠街社區藝術計劃,策劃一系列讓學生參與的守護茨廠街社區藝術活動。 同年參與手集團下鄉活動——精武小學造型工作坊。
	2012年,參與發現沙登藝術團隊,帶領學生進行口述歷史及製作踩街造型。
	擺渡人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rt.baiduren
	擺渡人與中國新疆合作的電子雜誌:http://tonghuabazha.blog.sohu.com/
	擺渡人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65491041
	擺渡人參與「守護茨廠」:http://www.youtube.com/watch?v=nzcJQqyy0dY
	劉啟暉及黃秀娟 (茨廠街社區藝術計劃團隊其中兩位成員) :https://www.facebook.com/PetalingCAP
	茨廠街社區藝術計劃「燈佑蘇丹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vIB36iKmHM
	 
	(二}人人人鼓劇場
	「人人人鼓劇場」由周順興與廖世儀于2013年4月創立,團名取自     「眾」,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貼近群眾是他們創作的動力。劇場主       要以鼓樂為主軸,結合音樂、聲樂、肢體、劇場元素為創作媒介,在表演藝術的平台上交流與分享表演藝術,而且互相激盪。多次受邀到世界各地去演出,包括新加坡、泰國、香港、比利時、荷蘭、夏威夷、法國、多哈、台灣等等,近年把鼓樂文化帶到了馬來西亞的十三個城鎮。
	 
	(三)馬來西亞犀鳥咕嚕酷出版社─王翠苹、黃秀娟、劉啟暉
	犀鳥咕嚕酷出版社2008年由李淑儀、李淑圓、劉啟暉、黃秀娟、王翠苹等五人創立,宗旨—推廣與教育「保育生態的重要」。馬來西亞擁有豐富的大自然美景、獨特的自然生態、宏偉的建築物以及多元化的文化,藝術和美食,犀鳥咕嚕酷出版社希望能通過一個最直接及有效的媒介—繪本,把我國最美好的一面介紹給我們的孩子、家長甚至全世界。
	²  犀鳥咕嚕酷的宗旨:
	1. 欣賞馬來西亞的美
	2. 展現馬來西亞的特色
	3.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及想像力
	4. 發展孩子的創作潛能
	²  目前出版繪本
	   《走,我們去看海龜》 文/李淑儀、圖/劉啟暉、原著/蕭柔、2009年出版
	《發現。雨林》  文/王翠苹、圖/劉啟暉、翻譯/李淑圓、2010年出版
	   《走進紅樹林》  文/王翠萍、圖/劉啟暉、翻譯/李淑圓、2011年出版 
	   《太陽熊。可可》文/黃秀娟、圖/劉啟暉、2012年出版
	 
	(四) 身聲劇場
	 
	台灣獨樹一格的音樂肢體劇場,成立於西元1998年。人,自一出生便用身體和聲音開啟與世界的對話,身聲以探索身體、聲音的初始力量為概念,不斷挖掘人類內在本質與原動力,發展出以肢體、音樂為主軸的劇場美學與表演風格;創作形式揉合了肢體、人聲、樂器與吟唱,運用皮影、面具、傀儡乃至多媒體影音等多種素材,表演者既演、亦奏、亦舞、亦歌,在形式轉換間自然切換角色扮演,創造了「身聲」獨特且豐富的表演語彙,自劇場表演概念出發,持續創作與發展跨界劇場藝術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