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顆螺絲釘的榮耀
感謝所有成就這場國際偶戲節的所有、所有相關人事物,一場場不需花飛機票就能享受到的國際級水準,是「雲林人的驕傲」更是每一位參與者的驕傲,「使用者付費的文化參與」讓我們堅信每一個人出點心力絕對、絕對可成就好事、美事的。
「心之所向 」的確招引了屬性相當的因緣,從世界級的義大利Manoviva手指偶劇場大師Marco開場到街頭智者劇團〈Dromosophist company〉的完美閉幕,也有著「傳承」的巧妙寓意,這對兄妹從小就跟隨父母演出,而今也有自己創意的藝術表演,令人大開眼界的是她的布偶道具是自己環保再利用創作的。
『為了與你相愛,我用〝手〞彈出離別的思念、用〝背〞負出甜蜜的沉重、用〝臉〞道出無數喜怒哀樂、用〝音樂〞譜出美妙戀曲,....。用四個不同愛情角檢視愛情,以音樂、偶、荒謬滑稽的表演呈現,過精采的無聲表演和現場音樂,訴說一個隱藏在滑稽底下的真摯愛情。』這對兄妹運用肢體、技藝展現出獨具風格創意的巧思。
透過中英文字、口語解說讓我們更融入、了解劇情,最開心的是表演後的交流對談,「不一定要上大學才是有所成就」唐老師在現場感慨地說到。走自己的風格,開創出不同調性視覺呈現,相同的是帶給人們藝術心靈的饗宴。我認為這也是對社會正向提昇的一大貢獻。
原來一次的國際偶戲交流讓我們看到了默默在為這塊土地耕耘的人們,也看到印尼團隊傳承發揚傳統皮影戲的精神,我自責英語沒學好無法好好招呼外賓,此時也發現本土語言--台語也很重要,會聽、會說這樣來看布袋戲會清楚了解劇情更能享受到台語文蘊含的美與哲理。好好說、仔細聽、用心去咀嚼消化一下,文化、傳統就在生活的食、衣、住、行中。
幾乎每一次我們都在熱力熱情的奮戰接力中完成了任務,連著在會場中就有人跟唐老師表明要來當志工、館外一位在職的媽媽也說要假日帶孩子一起來加入.......,可以想像台上戲碼精采,台下觀眾感受到民間志工團體的自主性發揮的效率與積極投入的精神。
感動、感恩的聲浪陸續在身邊響起,擋不住的熱情排山倒海湧入,志工們展現團體中沒有個人的大器分工又合作的團隊精神,縱使體態疲憊卻澆不息大夥傻瓜般的衝勁,「睡它一覺明兒醒來又是活龍一尾。」不僅自身投入連老公孩子也常來接力服務。
加拿大偶師臨別前送了幾位夥伴花朵以示感謝,也說到:「從唐麗芳老師這兒看到了不同的視野。」,這回送了一大束玫瑰花給唐老師,老師開心接下了花束後也將這份大禮與大夥分享。在場的義大利這對兄妹大方展現了他們的隨性與熱情。女孩只學了一天的台語歌就馬上現學現賣展現好功力。
幸福可以那麼簡單,一台電腦、一部單槍加上隨手架起的螢幕、一些茶水、一點小餐點,就在前庭的小廣場,大夥齊樂融融地就歡唱起來,路過的人或站或坐一起享受歡樂紛圍,甚至還有人以為是英語的情境教學。短短幾天的相處,也產生如此微妙的情感交流,相信每一份的心意、每一顆良善熱情的感動也悄然傳送至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用誠摯的心、用無私的情一同努力,為著明天美好的未來,大家相招來博感情!頓時「大家都吃台灣米.....」的歌聲又在耳邊響起。幸福的國度要的不多,每個人都有飯吃社會就安定多了,每個人都是根重要的螺絲釘,上緊發條、堅守崗位,喚醒良知、良能的同理心,共創共享公平、和諧的均衡社會,所以多參與民間自主的志工團隊,享受流汗代謝的舒暢遠離口水的霸凌,身心靈會更健康些。健保給付的缺口也會小些。
台灣人的良善可是珍貴的資產,自由民主的天空下百家齊鳴,多元文化融合的交織讓生活精采又多樣,更重要的是人我文明的尊重。不丹的幸福哲學在此也漸漸蔓延開花,還是回歸簡單生活、尊重大自然才會有高品質的生存環境。若白海豚都沒命活了再來人類又能多活多久。也許醫療設備能撐住些生命跡象但生活的尊嚴品質又剩多少。凡事看的長遠些。
PS:1.找回傳統產業才有競爭力-虎尾農民鄭宗坤將消失一甲子的棉花產業種回來,讓毛巾的故鄉從原料到產品都是道地的「Made in Taiwan」〈摘自自由時報2011.10.22雲林焦點A14 〉
,又是一則有心又認真的範例鼓舞著我們。
2.布袋戲舞台劇--真雲林閣掌中劇團三十三歲的團長李京曄,十六歲高職未畢業就拜知名佈景師李有明學藝,接手了父親李永保於三十六年前成立的劇團後,有感傳統忠孝節義、神話故事為主軸的布袋戲碼,而改以週遭創做為題材,包括開台英雄顏思齊、北港媽祖之孝子釘、汪洋中的一條船,連續三屆獲雲林金掌獎肯定,今年最 新創作-嘉南大圳八田與一傳,更榮獲金掌蔣最佳視覺、最佳團隊兩項大獎。〈摘自自由時報2011.10.20雲林焦點A14〉
3.一路相挺雲林故事人、超級超級棒的講師--徐永康老師11月份要來開課了,每週三的下午,很是期待,看到了可別又錯過。
紀錄者小草 |